Site icon FortuneNote

寻找Auslaw Partners|澳和律业合伙人的澳洲律政梦

特邀摄影:H4 Photography

2021年7月1日,对其余人来说只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对于林汇铭来说,这一天却不普通。因为就在今天,他和他寻找观察了多年的另外4位合伙人所成立的公司— 澳和律业正式开始运营。5年前,林汇铭有了一个梦想,他想做一个澳洲最顶级的亚资律师事务所,他用这个梦想寻觅多年,找到了另外志同道合的4位合伙人。

正式运营的这一天,林汇铭看到了曙光,5位合伙人,近20位律师,第一个财政年的案件量达到1500个。他们5个人正在慢慢把这个梦想照进现实。

特邀摄影:H4 Photography

三顾茅庐澳洲亚裔十年经验律师Tony Chee 朱家琪

2019年,在布里斯班出生长大的ABC,Tony Chee 朱家琪准备转型其自2011年创业至今的律所。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林汇铭,开始了他三顾茅庐的旅程,林汇铭知道Tony专注于产权法与商法。第一次上门拜访中,林汇铭就直言提出了合作机会,并将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和盘托出,听完之后Tony并没有说太多。可那时候林汇铭不知道的是,其实他提出的想法已经深深地吸引了Tony,那就是创造一个昆士兰乃至于澳洲最大的亚资律所。

过了不久,Tony致电林汇铭,想就更多细节方面约见第二次详谈,这一次谈话,林汇铭明显的感觉到Tony话更多了一些,他说了自己的行事作风,自己的优势特点,两人相谈甚欢,友好告别,合作的事宜却依然悬而未决。

Tony Chee 朱家琪 律师

直到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彼此工作了两年,发现工作行事作风上契合,性格和专业能力上互补。在林汇铭看来,Tony为人温柔,性格内向,但很会照顾大家,自己则是热情乐观的人,性格外向,这一动一静之间,两人形成莫名和谐的气场。尤其在专业上,Tony作为ABC母语是英语,加上他还能说流利的广东话,而这也正是林汇铭需要的。于是第三次登门拜访,这一次两人一拍即合,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第一位合伙人,终于找到了。

携手创业西人律政圈移民女神Dan Jebsen 李丹

林汇铭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听过李丹大名了。那是在2016年的时候,林汇铭在移民局旁边看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他想询问关于485签证的相关问题,就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给丹丹。林汇铭说:“她2011年就出道了,当时她已经做了5年移民,在圈子里小有名气。”虽然两人没见过面,但彼此就有了印象。后来,林汇铭建了一个律师群,丹丹也在里面,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彼此知道但没见过的网友关系。

再后来就是缘分的开始,两人被大学邀请去做一个讲座,一介绍就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丹丹说:“林律师很热情,很健谈,渐渐地就熟悉了起来。”2018年两人曾经短暂的见过一次,当时林汇铭发现已经做了8年雇员律师的丹丹,已有意自己出来单干。而在这期间,摆在丹丹面前的选择也很多,现任和前任两位雇主分别找到她,希望她可以成为合伙人。可这两份合伙人合约都有一个丹丹不喜欢共通地方,即主要靠自己单打独斗,做一个单人的小所,没有大平台支持。而丹丹希望的则是有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奋斗,有平台支持,而不是1,2个人的小所,她希望这次的创业可以做到一个中型,甚至是大型所。

于是,2020年,林汇铭出现了。他再次约见丹丹,他和丹丹对未来的期许一样,他们聊了很多很久,包括从雇员到雇主角色上变化,专业上的契合。深度交流之后,林汇铭认为律所很需要丹丹,因为自己和Tony并不涉及移民这块,丹丹除了能做简单的申请外,最专业和深耕的地方是移民上诉。三个人多次多角度的探讨磨合后,林汇铭终于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第三位合伙人。

临场发挥打动中澳跨境律师 – Victor Wang 王海洋

认识王海洋是在2016年的中国节上,林汇铭发现两人有着相似的背景,都在中国拿过律师牌照,又来澳洲重读法律,拿了澳洲的律师牌照。一来二去的两人就认识了。直到2019年,疫情前几个月的一个早上8点,林汇铭约了王海洋喝咖啡,两人畅所欲言聊到了10点,用林汇铭的话来说:“我俩对于打造一个高端亚资律师事务所,做一家综合性有代表性律所的画面感和憧憬非常合拍,聊的热血沸腾的。”林汇铭觉得这时候,他们彼此都在对方的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

Victor Wang 王海洋 律师

到了2020年,多次接触王海洋律师后,林汇铭带着一份《高阶律师合同》亲自上门了,他说自己的来意是想要请海洋成为澳和律业的高阶律师。王海洋拒绝了,他坦言到:“我以为你是来找我做合伙人的。”听到这句话的林汇铭高兴坏了,他立刻压抑住自己的兴奋的情绪,现场拿出了另一份《合伙人合同》说:“那太好了,我们重新谈。”

王海洋说林汇铭出现的时机良缘刚刚好,因为自己只做移民,但实际上他有很多客户移民后还有很多别的业务需求,比如买卖房产,过户生意等等等。近年来,王海洋也感觉自己需要在业务上做一个扩张。恰如其分,林汇铭带着他上进有活力的团队来了,在和林汇铭深谈之前,王海洋直言自己已悄悄观察他们长达半年之久,他觉得有时候,这些年轻的律师在经验上是有一定的欠缺,可是胜在学习能力极强,肯拼,愿意花时间在客户身上。他说:“我自己带的几个年轻的律师,经常工作到凌晨1,2点,非常的打动我。”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海洋觉得自己可以带来一些经验,正好给林汇铭年轻热情的团体做一个补充。他觉得经验是学习和累积来的,而年轻律师的拼劲是真正的财富。

就这样,深谈之后,林汇铭再次登门,再和王海洋详谈6个多小时候后,众里寻他千百度,他找到了自己的第四位合伙人。

校友网络牵动律政家族Ben Guo 郭潇宇

找到郭潇宇律师之前,林汇铭先打动了他同为律师的太太王思博律师。郭潇宇和他太太同为邦德大学优秀的法学毕业生。有一次在City,林汇铭在街上遇到了王律师,两人便一起坐下来聊聊,那时候王律师正好结束实习期,在几个雇主中选择。两人郑重的沟通,因为当时林汇铭的律所成立了,在家庭法这里很缺失,他真诚地邀请了王律师,最终得到了青睐。这时候,林汇铭突然有了一个预感,出于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也许自己可以说动她与她先生同时加入。

半年的磨合后,王律师看着一直想拓展业务到黄金海岸的林汇铭,就提出说,如果你想黄金海岸有办公室,我把我先生推给你,你们可以聊聊。林汇铭一听高兴坏了,立刻出发,约见了郭潇宇,连谈三次,林汇铭说:我一直觉得一件事如果谈三次还谈不出个所以然,那就说明大家的方向不同。”而他和Ben从第一次开始就聊得非常好,三次深谈细谈后,Ben准备辞职加入林汇铭的公司。

Ben Guo 郭潇宇 律师

在Ben这边看来,林汇铭的出现非常契合他此时此刻的心境,他当时在一家西人律所工作,主要客户群体是西人,他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去服务于华人客户,把自己的优势和文化背景全方位的发挥出来。二来是他喜欢林汇铭这边的团队文化,特别是团队高效的执行力和毅力。他说:“一个想法大家提出来后,通常很多人就搁浅了不推进了,但在这个团队中,一个想法的萌芽到落实通常只需要一周的时间,我很喜欢。”再者他认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疫情中很多企业进入低谷期,如果是繁荣的经济时机,我们来创业,反而未必能够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个看上去不太好的时机,可能刚好对于一个新生的企业是个好时机,特别是当我们以专业团队的形象呈现给公众时,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于是,第五位合伙人强势出现了。

合伙人团队齐集追梦澳和律业

多位合伙人的公司,在外人看来人多嘴杂,总会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估计很难达成共识。然而,Tony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因为角度更多,思考更广。Ben也表示自己喜欢和有想法有主见的人一起共事,这样才容易产生火花和化学反应。当每个合伙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那么这个团队凝聚力才会更强,决策也会更加的准确和有建设性。

加上这多位合伙人并不在一起工作,他们分别在布里斯班市中心、南区与黄金海岸三个工作,分工也有所不同,每周有一次例会通报流程进度,商议决策,实际上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分歧,而且即使有了分歧,正如丹丹律师所说我们是多人制,还可以民主的投票选择。

但其实,他们几乎没有分歧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理念,这才是让多位合伙人打造出一个高速运转律所的秘密所在 —— 创业出全昆士兰乃至全澳洲最大的亚资律所。

他们的默契在于谈到近期的小目标都表示在未来一两年内,要致力于完善团队的建设,公司流程,管理规章制度。因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律所,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缺少团队上的凝聚。林汇铭表示,他更多的是在考虑品牌形象上地树立,专业意见上的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办公环境,硬件设施,对大学校园学生更好的实习工作机会等事宜。他希望公司先成为一个全方面多元化的发展律所,未来能吸引更好的人才,为长远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特邀摄影:H4 Photography

丹丹律师也提出了补充,她希望近来每个案件在质量上都能有所提高,业务实力永远是根本,尤其是作为一个年轻律师团队,专业更要做得扎实。为客户考虑,为客户负责,不能给客户做表面工作。她相信近一两年澳和律业就能发展成一个真正替客户着想,为客户承担,分担忧愁,专业响当当的的亚资律所。

对此,多位合伙人都达成了一致的方向,他们都觉得目前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反而应该沉淀下来打好基本功,而不能一味地猛烈的扩张,保持团队的稳定和向上,才是最重要的。

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打造澳洲领先的亚资律所是五位合伙人的终极目标。林汇铭说他的这个新梦想源于他毕业的时候,因为要找工作,他集中观察过其他的华人亚洲律所,他发现没有一家综合性的亚洲律所。华人律所大部分在南区,而且主要都是做社区业务,并没有很多企业业务或是跨境业务。当时的林汇铭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并无法很好的开展,他曾在中国读书,拿到律师执照,又来澳洲,他想这种跨境企业需求正是他未来想要去做的。他在小所,社区所任职过,他能深刻的感知到社区对法律的需求。

他还曾试着在网上搜文章:“租房子,被房东欺负了怎办了?”可他根本找不到任何中文咨询来告诉大家如何合法保护权益。那一刻他感到,市场上有很多空白,业务上的,综合上的,华语的公益性的业务普及等,都是空白。所以他在2015年时开始写文章普法,创立了《澳洲法律评论》。

2017年的时候他有了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的律所,也正是这个梦想,让他在昆州结识了超过150位亚裔背景的律师,互相介绍案件,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他说:“律师带着业务上的追求,法律普及上的相对空白,群体上的链接,到了2020年,时间到了,我们每个合伙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的平台至少打磨了5年以上,再加上疫情的冲击,让我们觉得有这个责任感,应该要强强联手,帮助更多更大的客户群体。去告诉所有人,我们亚裔律师声音也在越来越强。”

描微信二维码 观看采访花絮

就这样,从2019年底筹划至今,多位合伙人团队优化配置组建了一家发展迅猛的公司Auslaw Partners | 澳和律业,他们之间的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他们相对独立又彼此依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将公司作成澳洲最顶级的亚资律师事务所,打破大家对华人律师的刻板印象和固有成见。让人们提到华人律所,脑海中出现的不再是一个收费低,小公司的形象,而是一个很专业,很高端,有能力服务好客户,在收费上不拼价格,且不只是语言优势,更是技能、亚裔文化与法律服务杰出的中型到中型以上的律所。

然后等他们老了,作为创始人的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年轻时刚创业的合照,挂在公司的大厅里。几位合伙人经常打趣地说道,每当他们想到这幅画面,都会很感动,很憧憬,因为那可能就是梦想照进现实里最后的定格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