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嘉宾George Sha 沙晓阳 (Balanz恒安盛商业信贷执行董事) 在2022年财富汇上的演讲内容分享,标题为《别了2022,2023你过来啊!》。
虽然是2022年11月的演讲,但很多内容和对2023年诸多的展望与判断到了今天依然适用,很有趣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未来。
1 利率的走向
要谈2022年的金融市场,首先要谈的就是澳洲的基准利率(Cash Rate)。从疫情期间的2020年11月到2022年4月间,澳洲的基准利率一直保持在历史的新低位 0.1%, 然而随着央行的逐渐调息,这个月(2022年11月)已经升到了2.85%。
这意味着在短短六个月里基准利率升了2.75%。而基准利率为什么重要?今天各位如有房贷又是浮动利率,那么在年初时您的贷款利率是2%或更低,现在应该已经到了4.75%或更高。
与此同时,澳洲银行间拆借利率 BBSW 也在攀升,这是澳洲主要商业贷款定价的指标,银行一般以90天的 BBSW 作为基准。90天的 BBSW 也从2021年2月10日的0.0097%,飙升到了现在这周(2022年11月)的3.05%,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的商业贷款的成本也已经上升了近3%。
这是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客户在年初买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当时的贷款利息还不到2%,一年时间不到现在的利息已经接近5%了,3000万澳币的贷款,利息一年多交近900万澳币,所以可想而知,对我客户的现金流和心态影响有多大。其实纵观基准利率的历史,90年代1月份时基准利率是17.5%,也就是说当时银行的利率加上银行的 Margin 基本上到了19%以上。所以,你会经常听到老一辈的人们对我们说80,90年代的利息差不多接近20%,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是真实的。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的利率其实是从那么高的点降到了年初的0.1%,这样来看其实我们是极其幸运的。
如果要了解澳洲基准利率的历史,一定要看历史平均值,我做了一项调研,从1990年到2022年,澳洲基准利率的历史平均值为3.85%。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它说明今天我们的基准利率只升到了2.85%,还没到历史平均值,虽然我们觉得已经很高但还有1%的差距,也就是还有潜在上升的空间。(截止到2023年8月发稿时,澳洲基准利率已经升到了4.1%)
而民众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接下来利息会怎么走?我给大家总结了,澳洲四大行经济学家们目前最新的一个针对基准利率的预测。
ANZ澳新银行认为在明年的五月份基准利率会达到3.85%,到2024年末下降至3.35%。CBA联邦银行没有给出预测,只提及到2022年末12月份会升到3.1%,也就是他们认为央行还会再升0.25%,到2023年的12月份会下降至2.6%。NAB澳洲国民银行认为,明年3月份会达到最高点3.6%,从明年3月份到2024年会一直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Westpac西太银行认为的最高点是3.85%,在明年3月份达到,接着的趋势判断是2024年会下调至2.6%。
虽然不能具体预测利率到底是多少,但根据我多年的行业从业经验,我很确定的一个回馈就是,基准利率会继续攀升,因为这是底层逻辑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导致的。明年的某一个时间段升息一定会停止,停止后就一定会有一个停滞期,也可以看成是观察期。观察这个时间段澳洲经济的整体情况和走势如何,我认为至少会有六个月的时间。至于之后是否会降息,就要看澳洲经济的发展走向和全球央行的整体反馈了。
2 地产开发 vs 建商
利率的走向我们静观其变。下一个要谈谈很多人都在问的地产开发主题,今年如果谈地产开发就一定要先谈建商。今年的大环境是什么样子?在过去的1-2年里,银行贷款利率创历史新低,政府因为疫情发放各种各样的补助,加上印钱撒钱的举动将房地产推入了非常火爆的状态。然后发生了什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边这些公司的Logo全部是在去年(2021年)在行业里面破产或遭清算的建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房地产火爆,建商岂不是生意越来越好,他们应该赚大钱才对,怎么还会破产清算?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个建商的角度来看。建商一般是签订固定价格的建筑合同,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是固定的,没有什么变化的空间的。而建商所没有预料到的是成本端的大幅变化,随着原材料成本、供应链成本、人工成本的叠加上升,导致了建商在很多项目中是入不敷出的。即便建商可以拿其他一些项目的利润来补贴亏钱项目,但只要管理跟不上或现金流安排不恰当,建商的资金链是很容易断裂的,根本没有办法补救,这就导致了很多建商的最后进入破产清算的地步。
我来浅谈一下银行开发贷款政策,一般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杠杆(LVR)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按照项目净销售额计算(一般按照65%),另外一种算法是按照项目总成本计算(一般按照75%-80%)。有的银行会取两者之间更低值,有的银行使用前者,还有的银行使用后者,银行和贷款机构间,算法各不相同。
那么,银行贷款的预售要求是什么?现在是75%-100%净贷款覆盖率。如果你是开发商,今天你从银行来贷500万的款来做开发,那你要做多少预售?假如按照净贷款覆盖率100%的话,那你一定要做550万的预售才可以达标。550万的销售价除去 GST 和销售费用之后剩下的500万,才是你能拿到的净资金以覆盖你的贷款。
在过去的12个月,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银行对建商的审核要求达到了历史最严。现在如果是一个开发商想要去银行申请开发贷款,银行要看你的建商是谁,建商的企业资料、公司财报、资质如何、现金流如何、历史完成项目经验。现在的在建项目,未来12个月的待开工项目,也就是说现在审建商比审开发商更严。这就导致了有很多开发商来找我们帮他们跟银行做开发贷款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和建商签署了建筑合同,但后来发现他们采用的建商根本不符合银行标准,这就导致开发商面临要重新更换建商的困境,建商也成为了开发商贷款时的最大风险。所以如果你是开发商,在做开发贷款前,请先确定你意向的建商能否被贷款机构接受再签建筑合同。
3 开发商和土地
现在购买开发地的状态是什么?首先是升息之后,我们观察到很多新手开发商已经逐渐离开了市场,留在市场上的更多是比较有经验和实力的开发商。
利息低的时候,周围很多人都在做开发,好像人人都是开发商,但利息高的时候大家就都受不了了,所以又开始退出。有经验的开发商现在开始拿地了,无论是有DA (开发许可) 的还是没有DA的土地。在过去的12-24个月之内,有很多有潜力的开发土地在市场上是漫天要价,在可行性报告中都算不出来利润。而现在价格已经开始逐渐松动了,因为利息的上升导致了持有成本(Holding Cost)的升高,很多短期不能够开发而又有贷款的人,已经开始降价来出售土地了。在过去的12个月房地产非常火爆期间,有很多开发用地完全不拿出来卖,现在你会看到越来越多优质的土地进入市场,而我预计在未来6-12个月将会有更多优质开发土地进入市场。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预售,公寓项目现在的销售速度是降的最快的,有一些项目的预售甚至是停滞的。相对而言,土地分割跟联排别墅类型的项目的预售还是在进展的,只是在逐步放缓中。
现在能观察到很多预售完成但不开工的项目,因为开发商和建商之间无法达成一个合作协议。建商可能一天一个价格,开发商的预算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建筑成本,开发商也很是无奈。而在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进展非常缓慢,工期一直在增加本来一年可以完工,现在要两年甚至三年才行。因为就像之前所说的,建商的现金流非常短缺,无法支持多个项目的推进,这又导致了开发商贷款成本的额外上升和项目回报率的被不断稀释。因此开发商不得已要将预售合同加价,或者是等超过了 Sunset Date (日落条款)之后再取消合同,然后重新卖更高的价格。但这样的做法争议性很大,而且对于双方都有很大的风险。
4 物业投资类别
通常澳洲的商业物业的投资类别,有零售物业、工业物业、办公室写字楼、幼儿园、医疗中心,药房,加油站,酒店短租物业、农业物业等。我专门挑一个明星类别的例子来讲,这就是工业物业。
工业物业在过去的几年间,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由于疫情,导致很多在线下的企业转移到了线上,电商的崛起势如破竹。而电商的崛起促成供应链的需求扩大,从而带动了工业物业的需求。工业物业可以提供仓储、冷藏、第三方转运等极其重要的传统功能,因此工业物业还有工业用地的价值,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的升幅非常的巨大。工业物业的空置率来到了历史新低水平,很多区都没有空置的工业物业。
工业物业的租金也一直在上升,产出回报率一直被压缩。这里有一个概念,为什么物业的价值升高了回报率却被压缩了?因为通常计算商业物业价值的公式,是用房租除以回报率,也就是说在房租不变的情况下,你的回报率越低,价值越高。反过来回报率越高,价值越低。所以,价值升高假设租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回报率是呈现被压缩的状态。其实在几年前,工业物业的回报率一直在7%-8%水平,但疫情期间已经拉回到5%-6%,在其他州的跟多交易的回报率甚至降到了4%-5%的水平。
很多人问我,未来12个月大家对工业物业怎么看?首先,工业物业依然是我看好的物业类型,尤其是位置比较占优势的工业物业,会有更好的强支撑和更好的发展。因为,工业物业地点如果更接近终端消费者和客户群体的话,在高油价的大环境下的运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其次在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周边,包括阳光海岸,工业用地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已经建好的工业物业市面上的存货相对稀少,直接买块地来自建,在建筑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导致项目根本无法进行,因此也间接促成工业物业的保值以及价值上升的延续。
最后,来展望一下2023年。现在的美联储正在非常愉快的升息过程中,虽然我们看到这周美国公布的 CPI 增幅有了一定程度的放缓。大家认为这是美联储加息的效果,但是美联储一定不会停止加息的脚步,它还会继续,主要就是为了打击高通货膨胀率。要让通货膨胀率降低,一定是有很多中小企业在不断加息的大背景下感觉到痛了,经营成本上升,利润被压缩,于是开始裁员削减成本。逐渐的,失业率上升,随之民众的负担能力越来越低,这样通货膨胀率就会随之降下来,这样也会导致经济的放缓和甚至衰退。而经济衰退一定会来,不是来不来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
从疫情到现在,曾经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以前可能好几年才会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大事,疫情之后好像隔三岔五就发生一次,人们好像已经麻木了。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再耐心一些,未来一定会更好。我认为,对待2023年的态度就是大喊一声:”你过来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