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均来自2022年第三届财富汇创伴发言人的现场演讲分享)
自2019年9月创伴开始在悉尼做小红书的投放,到2019年11月开设全澳第一门针对博主和品牌商的小红书培训课;后续又不断的在地产、金融等服务业陆续开设企业培训课,再到课程拓展到墨尔本和布里斯班。作为全服务型的市场营销公司,在小红书平台的深挖中,创伴已经做了三年多的时间了。
我们见证了小红书从下架到重新整顿,见证了一批批流量博主的诞生,也看到了小红书对海外用户的政策不断的改进和变化。今天感谢财富汇的邀请,我想分享的是,在澳洲做小红书的运营和投放价值到底在哪里?以及,在流量拥挤的今天,对于中小企业的博主投放和自运营,我们有哪些建议?
在我们接触客户的时候,总会听到客户跟创伴强调:“我们希望博主在进行推广的时候尽量软一点,不要让人看出来这是广告,最好是博主的自发分享。” 其实这点很奇怪,当我们在投放公众号的时候,公众平台会在文章结尾小小的标上“本文由广告用户提供”。为何在小红书的投放中,却希望博主把内容藏的更深一些?
其实,特别是对于华人来说,当看到某一家店/品牌/产品在小红书上一两个月内集中出现的时候,大家普遍心理已经了解了是商家在做推广了。然而,这并不影响品牌和商家的火爆程度。
放眼整个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生态而言,MCN(Multi-Channel Network)公司早将各个等级的博主明码标价。看到真情实感的分享下面挂着产品链接,广告痕迹也根本藏不住。但是这根本不影响产品的火爆。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多入场品牌在心里需要扭转的概念就是:不要只期待素人的力量是最好的。广告痕迹藏不住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的卖点是否有被清晰而有力的传达出来。
有一个客户跟我说的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让大家发现是软广也没关系的,大家至少知道我们的店是新开的就够了。麦当劳肯德基也是天天打广告的,也没有见人不去买。所以,广告的泛滥值得担忧,但要做更好的投放,需要的是在关键词和产品卖点上下多文章。
在获客成本已经飞速上涨的时候,普通商家很难一下子拿出几千澳元以上的预算砸在一个平台做广告投放。而在此时此刻,把预算分摊开来投放在不同的博主身上,是一个看起来可以减少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方式。
虽然我们在帮客户运营小红书和自己在投放小红书的时候,也经常会为被莫名其妙的限流,以及敏感词、精心准备的文案不被系统待见等一系列的事情而在办公室发脾气。但是不得不说:在现如今的澳洲推广环境里,我仍然认为小红书是相对公平和有效的平台,博主投放+品牌自运营仍然是一种低成本的获客方式。
这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小红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精准流量。小红书的粉丝其精准性以及粘性,在所有平台中我一直认为是数一数二的。哪怕在博主报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这样的精准粉丝,比抖音、快手100个泛粉要更有价值。系统的自带推荐机制和澳洲的定位功能,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去识别精准用户。
第二个原因,是小红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低成本流量。尽管小红书一直在扶持视频笔记,但是图文笔记的占比仍然不容小觑。对于自运营的店家和品牌来讲,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少,利用空余时间就可以做。同时,通过与澳洲的 KOL和 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博主进行不同频次的合作,可以更好的获得品牌的曝光。
第三个原因,是小红书的流量依旧容易变现。作为一个种草氛围浓厚的社区,对于高质量的笔记,用户仍然会进行收藏以及互动。而且,其平台的收录机制可以让从前的笔记仍然得到曝光以及互动,持续引流。
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建议客户不要盲目迷信“爆款定律”。随着小红书的推荐机制变得不透明,很多新号都在一开始都容易有一些非常可观的流量。特别是涉及到咨询贴和吐槽贴的时候。导致很多的商家出现误解:是不是投放的时候只要多偏向素人以及KOC 就够了,这样既便宜而且效果也好。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图文质量高和粉丝数量低本身就是在逻辑上非常有冲突的一个事实。认真做图和出内容的博主是值得被肯定的,愿意接广告的博主也总是会碰到过小红书的坑,遭遇一些限流的现象。
很多商家在最开始尝试到了小红书的甜头,一般都是发现“一个素人小红书上随便发了一篇帖子就帮我增加了好几十个销售”,但偶然事件不是必然。
既然准备长时间的在小红书的平台上发展,就要做好流量起伏的准备。不能指望每一篇笔记都是爆款,而长期稳定的输出、采买以及曝光,才是在平台上发展的道理。
而且对于小红书的内部机制而言,虽然一直在扶持新号新流量,在新笔记刚出来的时候阅读量会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很多素人笔记最后并不会被收录,即便收录也会在一周内无情的被平台 “撤下”。当我们在小红书上搜索某个品牌名字的时候,你会发现排在前位的笔记仍然是几个月前的高质量笔记。
所以每次在制定投放计划的时候,我会建议客户阶梯式投放。从万粉博主到千粉博主进行不同级别的搭配,来保证笔记的数量以及质量。
那么,在运营小红书和投放的时候,哪类内容更容易“出爆款”、更容易获得直接的转化呢?
首先,我认为本地商家服务类,包括美食和客单价低于人均 $80 的休闲娱乐赛道无疑还是重头戏。但是对于这类商家在做投放的时候,主题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一直在传达的理念, Marketing 和投放的重要性是把可以被受众接受的产品卖点、引以为傲的卖点宣传出去。但如果当品牌不清楚自己的卖点,或者卖点不够清晰和吸引人的时候,确实很难达成商家的预期。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一定会跟客户提前沟通好本次 Campaign 的目标以及可以发挥的主题方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只是新推出“澳洲新开的日本烤肉”很容易淹没在美食笔记中,而“疫情期间没办法飞到日本,吃吃新开的烤肉解解馋”总是更具有场景化的描述。单独的论证“某区推荐的日本定食”平平无奇,可是下班后能对自己好一点,治愈自己的“豪华一人食便当”让文章读起来更有人情味。
另外,教育类、地产类和金融投资类,一定不能放弃小红书自运营平台。小红书平台的调性并没有像快手和抖音一样的偏娱乐化和过度下沉。而是在尽力往专业和垂直性的靠拢。在建立自己的平台和IP自塑造个人形象上至关重要。
最后一个我想聊的就是产品类。创伴团队从去年至今做了不下30个澳洲产品的投放。品牌金主们的投放需求很简单,产品在澳洲进行小范围的投放,刺激本地销售的同时可以为产品的澳洲本地影响力造势,同时因此得到的素材和图片可以在国内宣发中二次传播。特别是具有实时反馈效果的产品,确实可以更容易的被大众接受,例如减肥类/食品类。而需要长期使用才能有更好的感受的美容抗衰类口服以及护肤品类,由于其在小红书上热度太强,往往需要在投放的时候对于关键词和产品卖点的把握更加精确,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关于小红书平台的玩法还有很多,是否要建立品牌号更好的塑造形象?是否需要在蒲公英平台合作更多的品牌合作人来提高品牌效应?如何投放薯条才能助推爆款帖子?这些内容,还需要在运营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按阶段进行解决。
同时,我也仍然建议华人中小企业,不要一直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华人市场。在运营小红书的同时,构建自己的自媒体矩阵,布局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运营和投放,也是走向本地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商家,也可以联系我们。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