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自訴:今年我被5個現象困擾了
歷經數載,財富筆記在布里斯班已經站穩腳跟,小有所成。做老闆的這些年,Morgan孜孜不倦,沖在一線。可以想像,作為背後的操盤手這些年他的努力和付出,以及不停地在工作中總結適合自己的企業經營哲學。或許做企業是一場修行,各種困難則是修行的一個機會。下面是Morgan Fu 近來的經營感悟和思考:
不知不覺事務所已經發展到20人左右的規模,人員今年也有了比較大的流動,突然意識到如果不改變自己固有的管理思維認知,企業很快將到達瓶頸,而無暇顧及整個企業的戰略設計和市場拓展。
以下是上個財年公司經常困擾我的5個問題或現象,以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和我們應對的解決方案實施效果。希望和您探討一下,相互啟發。
1. 出現錯誤都怪罪員工,感覺他們沒有用心工作。
2. 內部溝通(小組會議和一對一)效率低下,感覺好多事情很難落地。
3. 整天忙於救火,處理各種緊急事物,充當IT、Admin行政、資深會計。
4. 太多與人相關的決策(招聘、加薪、考核、辭退等)不知道怎樣來做,沒有頭緒。
5. 沒有時間深度思考公司戰略和方向。
首先我發現困擾自己的問題慢慢轉移到人的方面,越來越少在業務和事情上了。但是自己之前還是一直在和事情較勁,出現問題沒有考慮後面的原因,只想快速處理掉表面的問題。這就導致治標不治本。其次,員工犯錯,執行力差,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老闆自己的問題。員工入職時,並沒有很好地讓其了解公司願景與其個人的發展是怎樣鏈接起來的(動力);具體的職責和目標是什麼,有哪些培訓和輔導可以給到他們(能力);公司有沒有具體的流程和工具指導他們(方法論)。
沒有這些的資源,員工當然每天沒有目標感,久而久之會離開公司。
下半年我做了幾件事情,感覺變化很大。
(1)設立具體的目標(天/周/月/季度/年度),讓員工每天來都有結果導向。
(2)製作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讓公司每一個工作都有確定性,降低溝通成本。
(3)拿着計算器從員工的角度給他們算一筆賬,一年怎樣才能掙到更多的工資和達到個人職業上發展的目標,這個要落實到至少每個季度,讓每個人都有奔頭。
(4)盡量將工作細分化、量化,價值越低的工作越要外包,收入的分配透明,這樣獎懲分明。
一個企業最大的且從財務報表中看不出來的隱性成本是決策和溝通成本。作為會計專業人士,我們更應該利用好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幫助企業量化每一個環節,提供決策依據。
最初始階段作為老闆,自己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就可以了。現在感覺拉不動了,需要進入第二階段推車的模式了,帶領大家一起向前走。希望將來我們可以進入到第三階段坐車模式,直接告訴導航去哪裡就可以了。
最後送給大家最近看到的幾句話,對自己啟發很大,希望也能對您的企業運營有所啟發:
「量化是運營的開始,標準化是運營的過程,方法論是運營的重複。」
「一年賺錢靠運氣,三年專業靠勤奮,一直賺錢靠體系。」
「小善是大惡,大愛似無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