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2秒的步調,走出一條逆襲之路。
2021年7月21日,對所有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人來說,都是歷史性難忘的一天。在那天,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昆士蘭州布里斯班獲得了2032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作為全澳的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也迎頭趕上,成為了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後,第三座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澳大利亞城市。
然而,如果我們把澳大利亞看成是一個大家庭,那麼,即使是繼墨爾本、悉尼之後獲得奧運會主辦權的城市的布里斯班,也不過是家裡那個常年「不被家長看見的二女兒」。
她不像老大「悉尼墨爾本」那樣作為家長驕傲般的存在,時時刻刻地被重視着;也不像小女兒「塔州南澳」那樣常年需要扶持,總能得到家長的偏愛。昆士蘭,是澳大利亞名副其實「被忽視」的二女兒。在漫漫發展路上,她窮得令人心疼。
只要隨手上網一搜,很多人對昆士蘭的評價,對首府城市布里斯班的評價都是一個字——村!不僅無聊,CBD只有巴掌大,要是忍受不了寂寞就不要來!總之,言辭間都透露出昆士蘭充滿了鄉土的氣息,一種窮兮兮的感覺躍然而上。
前些年,布里斯班時報還發表了一篇充滿爭議的文章,雙方爭論的就是昆士蘭到底是不是經濟差,是不是窮?文章的標題可以說是非常地不給昆州面子,上面寫着:「昆士蘭經濟排全國第五!」
這就很尷尬了!畢竟,作為澳大利亞面積第二大州,昆士蘭州面積佔172.72萬平方公里,約佔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的22.4%。
而且昆士蘭州人口排名全澳第三,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0.0%。全澳城市排名,前30大城市中,就有9個城市位於昆士蘭州。
除此之外,昆士蘭州由於處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北部,介於南緯10度至29度及東經138度至154度之間。其中一半都位於南回歸線以北,所以有相當廣大的地區位於熱帶,利於盛產礦物與蔬果,因此昆士蘭州礦產資源豐富,農牧業發達。
昆州的東、北部面臨太平洋,海岸線長達9,800公里,還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比如一生絕不能錯過,讓你上天入海的世界奇蹟景觀大堡礁,人間衝浪天堂黃金海岸,上帝親吻過的陽光海岸,還有類似海豚島費沙島聖靈群島等等。
最重要的是,一直以來,我們昆州的經濟都排名全國第三位。這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有跡可循。比如在維基百科介紹昆州經濟中,就很明確地寫着,昆州是全澳第三位!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口數量,明明都和窮沾不上邊。但為什麼別人總說昆士蘭窮?
【我們先用數據說話】
首先,是一組首府城市GDP的數據對比,作為澳洲第一大城市的悉尼,在去年(2019)表現不好的情況下,貢獻了4610億澳元。作為第二大城市的墨爾本,去年則貢獻了3690億澳元。
可是,作為第三大城市的布里斯班呢,去年的數據沒有找到(應該是沒有公布),但是前年(2018)的數據,只有1705億澳元。所以,雖然是第三大城市,可她和第一二大城市的差距是特別大的。激烈點講,所謂的第三大城市,有點像是矮子裏面拔將軍的產物。
因為根據另外一個官方數據事實顯示,在整個澳大利亞最富裕的十大區域,全部都集中在新州和維州,昆州完全沒有上榜。
首先,是一組首府城市GDP的數據對比,作為澳洲第一大城市的悉尼,在去年(2019)表現不好的情況下,貢獻了4610億澳元。作為第二大城市的墨爾本,去年則貢獻了3690億澳元。
可是,作為第三大城市的布里斯班呢,去年的數據沒有找到(應該是沒有公布),但是前年(2018)的數據,只有1705億澳元。所以,雖然是第三大城市,可她和第一二大城市的差距是特別大的。激烈點講,所謂的第三大城市,有點像是矮子裏面拔將軍的產物。
因為根據另外一個官方數據事實顯示,在整個澳大利亞最富裕的十大區域,全部都集中在新州和維州,昆州完全沒有上榜。
所以無論你承認不承認,昆士蘭的窮就擺在哪裡,不離不棄。無論你相信不相信,昆士蘭的錢就在這裡,不增不減。畫大餅,無腦吹捧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未來發展。打雞血,背書作為第三大州到底多有潛力,都沒意思。
【那麼,昆州為什麼而窮?】
而究竟是什麼原因,總讓人認為昆州發展不起來,總覺得昆州就是個大農村?其實人口、旅遊、移民、政策以及市場等各方各面等千絲萬縷的因素,都在影響着昆州的發展。
所以,要想富,不如我們先認識窮。
首先是兩個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原因——電能源和基建。
一、 能源市場私有化的不成功
很傷心,當新州維州把「能源市場私有化」玩得風生水起,各種套現融資的時候,昆州可能正在默默地給每一位居民增加電費。
2014年之前,大家都一樣,每個州政府都在全資持有電網。可新州政府卻早就動了心思,率先批准了涉價數10億澳元的電網資產私有化銷售行動,正式拉開了電網私有化的進程,維州政府也緊隨其後。
如果你覺得電網私有化,市場能源私有化是一個很拗口的概念,我們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成 – 「政府賣電」。這個舉動也可類比成「政府賣地」。所以一到2016年,本就挺富裕的新州和維州都相繼把電給賣了,一下子賺了幾百億,變得更富了起來。可憐昆州還在貧窮的邊緣瘋狂試探。
2016年9月,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接受了總價為160億澳元,超級澳洲和IFM投資者財團的競標。加上之前新州州政府通過了這一份為期99年的租約,實際出售澳洲電網50.4%的股份。於是瞬間,200億澳元的財政收入湧入了新州州政府。
當時有一份非常生動形象的漫畫,畫著新州州長舉着電網,一臉開心的挑着巨額的錢。就這麼把電一賣,州政府立刻發家致富,走上康庄大道。明面上就能帶來兩個立竿見影的好處。
一是電費下降了
根據德勤經濟(Deloittes Access Economics)對澳基礎設施合作夥伴(Infrastructure Partnerships Australia)的研究,占家用電費35%-55%的電網成本,在私有化環境下將會大幅降低,因為私人企業建造和運營電網維護的成本比政府低,效益卻更高。在公有制下,資本性開支比私有制高27%。所以,新州電網實行私有化之後,一年平均家用電費將會下降256澳元。
簡單來說,州政府不再持有所有的電網,他們透支了未來電能源的資金,用於當下的發展。而同時,電力公司得到了州政府的讓利,靠人口紅利,走量賺錢。這還導致民眾電費降低,可以說是三贏。
二是錢「活」了
200億澳元的財政收入是什麼概念呢?就是這些錢可以立刻開工,用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包括在悉尼港興建第二條跨海鐵路。從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為有了錢,就有了流動性,就可以用於各種發展。用於基建,就能立刻擴張就業,帶動崗位,拉動經濟流動性,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創造就業崗位,就會拉動人口,人又會創造消費,同時創造價值,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反觀昆州,直到現在依然是州政府全資持有100%電力。
昆州難道不想賣嗎?不!早在2014年,昆州也躍躍欲試,計劃通過長期租賃其輸電網絡籌集280億澳元的資金,來推動經濟增長的計劃。
可惜這個計劃沒有成功,失敗的原因當然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投資者們認為昆州電網乏善可陳。大概是因為昆州人口密度低,缺少了人口紅利的加持。作為投資者來說,他們擔心,投資回報率跟不上,競標的時候沒達成預期。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政策的改變,反對黨的反對,引用他們話是「」Risks a Political Backlash in Queensland」 。政治的反彈,吵來吵去,反對來反對去。想賣電,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佔。
總之,能源私有化在昆州,沒成功。而由於缺少了這一筆巨額的收入,也從某個原因上使得昆州的基建也越發地艱難起來。
二、聯邦政府給的錢不多
屋漏偏逢連夜雨,說的可能是一心想搞基建的昆州。
除了沒有籌集到大額的款項外,舉步維艱的昆州基建,諸如公路和鐵路等大多數重大項目在提交至聯邦政府處,以期獲得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各半的安排管理權時,很多項目都慘遭到聯邦政府的拒絕。
類似這種新聞,也是一找一大推,比如為了基建項目和聯邦政府發生衝突、昆州農場項目遭到了冷遇等等…總之,聯邦政府有一百種拒絕昆州領錢的正當理由。所以,本就不富裕而又想發展的昆士蘭州政府,只能在被拒絕的路上越挫越勇。
比如眾所周知的Cross River Rail
這是州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基建項目。因為布里斯班目前的鐵路交通,真是捉襟見肘,有點丟人了。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通勤的train,從外觀,路線,班次還是速度,都有一股抹不開的濃濃穿越感。明明已經是2021了,一看到布里斯班的火車,彷彿一秒回到1988。
所以近年來,跨河公路成為了昆州政府心中的重中之重。昆州政府向要新建一條跨河鐵路(Cross River Rail),通地上與地下結合傳輸,將交通吞吐量提高一倍,並與新的公交專用道和新的車行道路相結合,為整個市區交通系統提供一個整體升級。簡單來說四個大字,煥然一新。不僅大力升級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而且還能改善城市面貌。
然而,當州政府拿着這樣好的項目去向聯邦政府申請錢的時候,卻只申請到了一半。剩下的錢則需要州政府自己去借錢。同樣命運的還有每個布里斯班人翹首以盼的輕軌 — Brisbane Metro。這個為了緩解CBD公交車數量和交通壓力,而打造的高頻率,高容量公共交通系統的發展計劃,需要花費9.44億澳元。
幸運的布里斯班從聯邦政府那裡領到了3億澳元,然而剩下的6.44億澳元還是需要州政府和市政府共同承擔。
所以這麼一算,你說昆州窮不窮?
除了電力和基建這兩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外,也存在拖後腿的人口,旅遊,移民以及與其他州相比的各種經商政策、City Council Rate、商業用地配額有限等不友好的因素。
三、昆士蘭州的人口紅利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錢,人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原動力。根據官方數據,截止於2021年3月份,昆士蘭州的人口已經可以達到五百二十萬。在全澳六大州和兩個領地中,昆州人口排名第三位。
過去10年中,昆州每年人口漲幅度都在0.64%-2.85%區間。換算一下,也就是每年昆州人口都有3萬到13萬人的漲幅,平均數值為1.5%,大大地跑贏了全澳人口增長的平均值。
雖然數據看上去喜人,但你要是做個實地採訪,大部分的人還是會覺得昆州人太少。因為從生活的體驗上來說,昆州的人口數量雖然排在第三,但人口密度卻實打實的排在了第五。沒辦法,昆州的面積大,平均下來一平方公里,只有2.5個人。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讓大家有這種感覺的終其原因還是因為參照物,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很少會有人拿昆州去和南澳西澳做對比,昆州的參照物一直都是悉尼和墨爾本。而相比這兩個城市的人口增長,昆州的數據立刻不好看了。就單說悉尼這一個城市,截止到今年,她的人口數量達到了499萬,基本等於整個昆州人口數量。再說墨爾本,2021年人口達到了506萬,基本一個城市就趕上了整個昆州的人口。而反觀昆州的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2021年人口只有244萬。這麼一對比,布里斯班真的人好少!
四、不過,神奇的移民事件開始了
正因為多年來悉尼墨爾本人口激情,所以從2016年開始,昆州迎來了州際移民的小高潮。
根據昆州財政部去年自發佈的官方數據來看,在海外移民這一類別中,2019-2020年,有82,720人來到了昆士蘭州,又有55,850人離開,留下的增長率為33.4%。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州際移民!其中有101,790人來到昆士蘭州,這使得州際移民的增長率達到了31.5%。
西澳、南澳、新州、維州、首都人民都在往昆州移民,其中從新州過來的移民最多,一年就高達16,420人。
除此之外,自2017年開始,昆士蘭州的年人口增長率就已經超過了新州,在2020年超過了維州。
很顯然,在人口方面昆州的雖然走得慢了一點,但卻是穩紮穩打逐步往前走。只不過人口基數的底子不同,若是拿悉尼墨爾本的人口數量一比較,布里斯班那點人口增長速度,大家就總也感覺不到了。
五、昆州的支柱產業結構,給人鄉土感嗎?
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產業豐富多元化,不同於這樣的經濟強州,昆州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分別是礦業、農業和旅遊業。
根據昆士蘭財政部自己發佈的2020-2021數據來看:礦,農業,旅遊(由於疫情影響)是不容置疑的三巨頭!
州里有礦
這點上,昆士蘭像是地主家的傻兒子。礦資源非常豐富,煤炭和有色金屬礦藏(如金、銀、鋁、鎂、銅、鋅、鉛、鈦等)儲量居全澳前列,同時陸地煤層和大陸架石油、天然氣開採的潛力也大。而且昆士蘭還是澳銅、含銅硫酸鹽、銀、鉛、鋅的重要生產基地。
可以說是澳洲而且是亞太地區最主要的煤產品生產、出口地,煉焦煤出口和動力煤出口分別佔全球總出口的45%和10%。
州里有地
由於氣候適宜四季糧蔬種植,所以農牧業資源豐富,可耕地面積1.44億公頃(占州土地總面積的83%)且機械化程度高,年均農業生產總值超過80億澳元,是全澳最主要的糧蔬生產基地之一。
昆州還擁有南半球最大的蔗糖生產廠,蔗糖生產和出口佔全國總量的95%以上。還是澳牲畜主要養殖基地之一,牛肉產量為全澳之冠,同時昆州還是澳水果主產地之一。
提到農業,昆州絕對排得上。
州里有美景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在這裡,整個昆士蘭州擁有9,800公裏海岸線,大分水嶺縱貫東部,南北兩端高山直逼海岸,北部有山,中南部嶺谷相間。
東面遠望南太平洋;東北部的亞熱帶雨林區,被稱為「世上最古老的世界」。更別說各個美麗的港口城市以及海邊島嶼了。
只不過相較於新州的製造業、貿易出口、金融等支柱產業,或者維州的工業、農牧業、貿易等。昆州的支柱產業顯得稍微單一點。
但其實,拿布里斯班和墨爾本悉尼去比發展,真的是委屈了布里斯班。要知道,墨爾本自1835年建城,於1850年發現金礦後,就開始發展了。依靠大量海外移民湧入淘金,發展之迅猛,一度成為澳洲最有錢的城市。要不是之後新州靠着人口紅利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險勝,兩州之間還真不好說。
而反觀布里斯班,則是在1824年作為英國流放地出現的,曾經的昆士蘭是屬於新州的,到了1834年才自己勉強成為了一個城市,也就是現在Newstead那裡作為景點的可觀光老房子。
布里斯班真正開始發展,要追溯到二戰之後,曾作為美軍太平洋艦隊的駐地之一才發展起來的。這和墨爾本相比,就遲到了近100多年。
所以簡單來說,布里斯班乃至於昆州的發展歷史並不長。而人們卻總喜歡拿她和悉尼墨爾本看齊,然後得出鄉土的結論,真的很不公平。
昆州雖然慢了2秒,自給自足看似慘兮兮,但卻一直都在穩步,紮實地慢慢發展。
你也許喜歡悉尼,喜歡她的商業繁華;你也許喜歡墨爾本,喜歡她的藝術高雅,工業發達;可是如果愛生活,那你會一定會喜歡昆士蘭。
因為,凡事總有兩面性,有蹲下就有起跳。現在的昆州,正拿着一張已經中獎,還沒去兌換的彩票。靜靜地等待她最好的時機。而在座的你我,也許就能趕上這個機會,親眼見證中大獎的那一天。
到時候你會發現,慢2秒的步調,人生會很美好。因為「村兒」是你還沒有揭開的偏見,再多看她2秒,你會看見她骨子裡的溫暖和奮進。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