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俗話說:「魚在水中不知水。」這恐怕會與一些中國移民在澳大利亞職場中的感受發生共鳴,重大的文化差異往往會讓他們和同事之間的溝通非常吃力,偏偏還不討好。
太聽經理的話
大部分華人移民在職場文化中受制於儒家價值觀,尊重權威和等級制度。這種在亞洲區域廣泛應用的理念,其實並不太適合澳洲國情 。
所謂不適用,不是說澳洲本土的員工就不尊重上司,而是澳洲的教育體系從小就鼓勵他們用於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情感的詮釋等。
相對於華人員工對分配工作的絕對服從來說,澳洲本地員工更敢於對工作任務的分配提出質疑,或對工作方向感及工作環境感到不安。這一點在財富筆記收購澳洲本土的事務所後的運營初期,深有體會。
澳洲職場中是比較提倡「公私分明」的概念的,這點和中國職場哲學有很大不同。在國內,個人身份和職場身份往往相互交織。
無論是作為領導還是下屬,都傾向於把專業工作上的意見分歧當成私人問題,因此一般會避免對抗。
相反,澳洲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偏重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教育,所以澳洲人更容易把工作中出現的負面事件當做一次性獨立事件來處理。
澳大利亞的領導和下屬傾向於一碼歸一碼,即使在工作上意見不同,也不必影響個人關係。(當然本地員工在個人關係梳理上也是十分用心的,小編後續會出文解釋)
本土員工習慣於參與決策,提出自己的想法,管理者和員工可以在工作討論中針鋒相對,但之後又在其他事物上和平交流。正是因為參與度高,員工會對過分的工作要求提出抵制。
喜歡做背鍋俠
很多華人員工在職場中吃苦耐勞不說,工資也不高,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小編認識的一位朋友,在工作的幾年中,不斷地默默承受領導層的要求,儘管她已經不堪重負。
在一次同事去休假時,所有的工作都退給她後,不堪重負崩潰了。這種情形,如果是本土的員工,早就跟經理申請去看心理醫生進行輔導,或者要求重新分配任務。
然而,經理對她的困境一無所知,直到發現她行為大變,便主動找她才了解到其中緣由。
但即使經理鼓勵她提出自己的疑慮,她仍發現在實踐中很難做到,直到主動辭職去養病……
其實每個在職場的打工人,都是有人設的。有的時候忍耐力太強,逆來順受未必是好事。你身邊的澳洲同事慢慢就認為你就是這樣的人。
可能是很多人接受了國內的教育後來澳洲讀書移民,卻又沒有在國內工作過,只能根據一些父母傳授的一些經驗硬套澳洲職場走彎路。
想像一下,即便是在國內公司,交流沒有語言障礙,難道同事就不會欺負那個逆來順受的人嗎?融入環境很重要,卻不必委曲求全。無論在哪個國家,不懂拒絕,就會生存在職場食物鏈中的最底層。
財富打工人:明確個人需求,掌握並踐行自信的溝通技巧,把工作和個人生活分開,對工作要求設定合理界限。
-
#806 近市中心麵包店出售$160,000.00
-
#805 集裝箱買賣租賃改裝生意$575,000.0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