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
试想某个黄昏,你顺着酒香走进巷内一家外表平凡的餐厅,你一打开店门后发现地方虽小却高朋满座,老板即厨师,厨师即老板。当你吃着店里唯一的服务员为你端出食物,你感到很意外,吃着吃着脑海中就突然浮现出那句话:“果然高手在民间。”舌尖给予的这独一无二的美味,竟是任何米其林餐厅都做不出的味道。它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似乎是为自己味觉量身打造的饭菜,更难得是美味的同时似乎还说不清道不明的多了一份温情的滋味。
类似这样的惊喜不仅出现在“深夜食堂” 这样的餐厅里,还出现在布里斯班Sunnybank Hill的宫志强律师事务所里。老板宫志强,就是“不怕巷子深的酒香”。20年来,他即当律师也当老板,守着这家小型精品律师事务所,口碑出奇的好。
貌不惊人的“小地方”藏着一位大师傅。恰逢每一位深藏不露的大师傅都有些特立独行,而在这方面宫律师也独特的毫不例外,他时常认为律师不是他的职业。他甚至说自己并不把律师当职业,他把律师当爱好。“就像有些人喜欢种花,他们可以翻土施肥摆弄花一天,有些人喜欢爬山,他们可以爬一天到达山顶。而我,我喜欢看案件材料,我可以坐在那里看一天的材料,我也不觉得我在做案子,我觉得我在玩‘狼人杀’我在研究推理分析,抽丝剥茧的去想如何帮助我的当事人。我享受做案件的时光。”
宫志强的1988年。
大师傅不是一天练成的,宫律师也不是一天就做成的。1988年11月1日,年轻的宫志强随家人从台湾抵达布里斯班,成为了新移民。新环境新地方,让他迷失了,因为他在台湾读的法律专业本科,在澳洲并不被认可。为找工作,他开始了海投之路,只要有面试机会他就去了,甚至说只要有工作他就去了。
当然,那时候的他,还不是宫律师,而是小宫。作为小宫的他也似乎没太多选择,他尝试了很多工作 ,去保险公司做过,到地产公司呆过,可惜都不长久,因为不喜欢,因为没兴趣。有一天,他甚至突发奇想地要去做厨师,原因是:“我对吃感兴趣,我喜欢美食!”就这样,迷茫的小宫持续迷茫着,他想他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出路。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后,小宫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浪费时间,这么长时间来他根本连石头都没摸到,更别提过大河了。人应该回到自己擅长和心之所向的路上来,对他来说,法律是他所爱,他现在要做的是迎难而上,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于是他决定在布里斯班重读本科。
做好决定后,摆在小宫面前的尴尬处境就来了。因为华人族群,对学历的看重似乎是深入骨髓的,家人朋友和他所处的族群社会都认为他年纪不小了,明明已有本科学历了,居然不读硕士,而去重读本科。但是在现实的另一方面澳洲并不认可台湾的法律学位,他若想以后从业法律,就必须从本科开始读起。为平衡两方矛盾,小宫做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决定 —同时读本科和硕士。
他一边去昆士兰大学读四年的本科,同时又去昆士兰科技读兼职三年的硕士。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历问题解决了,可这样做同时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这几年只能埋头读书,社会实践或者实习工作等都做不了。所以时过境迁的宫律师有些后悔,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认为自己真没必要读硕士,应该用这个时间学以致用,多实践,找一家当地的事务所实习,这样出来找工作反而会更好。
可当时的他还是小宫,还很年轻,年轻人的世界只能看到脚下的路。因此直到读完本科和硕士后,小宫才在布里斯班找到第一份正式的律师工作,虽然开始是实习,但他已经如愿地走在了成为宫律师的阳关大道上了。
2002年宫律师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在2002年之前,宫律师去过很多律师事务所,他甚至还回台湾工作过两年。在布里斯班他去过大律所,小律所,还去过一家华人律所。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终于成为一名成熟的律师,然而紧跟其来的就是中年人的瓶颈期。
很多人都曾面对过这样的境地,在一个行业呆久了,由于持续累积的合法涨薪和不断上涨的年假福利,开始让老板倍感压力。这时候一些老板会变相找你谈话,因为性价比高的后辈正在源源不断的追上来,老板从公司的节流角度,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考虑启用新人。
即使你是一个有很大客源或独门技术的人,老板也会用让你入股或者说服你成为合伙人的方式来挽留你。然而处于当时那个年纪和位置的宫律师,也早已看过太多成为合伙人后反而不欢而散的例子,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这个残酷的阶段,宫律师决定背水一战,自立门户。
2002年12月,宫志强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了。一部电话、一个手机、一台打印机再加上一台电脑,宫律师开始工作了。没有广告,没有宣传,靠着之前在行业积累下来的口碑和人脉,朋友之间的介绍和推荐,他开始接案子。
律师事务所良性运转了几个月后。2003年,宫律师决定牛刀小试,给自己打打广告,他选择在中文报纸上刊登了半年的宣传广告,那个年代的华人律师并不多,这可能是市场给予当时华人律师的一点红利,但这显然远远不够,因为广告虽然有点效果,但是像律师这样有一定专业性的工作,并不是新开的网红餐厅,大家看了广告就愿意去试试。律师,更加依仗的是口碑,是回头客,是客户介绍客户。
所以,直到律所运行了一年后,宫律师才明显的感觉到进入了上升和稳定期。首先是宫律师客户们的黏粘度凸显了出来。
比如一开始王先生因为买房事宜找到了宫律师,由于得到了专业的服务,一年后张先生要做生意了,他就依然找回了宫律师讨论合同股权等问题。再比如客户李先生开始是因为办理离婚的事宜找到了宫律师,可离婚不久后,又因涉及房产分割,家里子女问题等再次成为回头客,找回宫律师。等等事件,诸如此类。
再者就是宫律师用自己的专业,无声的做着宣传。虽然专业的律师有很多,但宫律师却有着自己的杀手锏,一种温情的人性化服务。这让每一个他服务过的客户都感到太上头了,因此客户们也都自发地链接了起来,形成了陈先生介绍王女士,王女士介绍张女士的线下客户网,将宫律师的客户群渐渐地稳定壮大了起来。
他总觉得这个手上的案子可以花时间做得更好,无法节约时间去做更多的量。他也总觉得自己手头
上的案子多地做不过来,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外跑市场。于是这么多年来不走量、不扩张、不多挣钱、不做市场。小而精的宫志强律师事务所,他觉得就这样,也很好。
二十年来宫律师不想做大这家律师事务所。
如此良性发展下去,按理说宫志强律师事务所应该乘风破浪,然后势不可挡地做大做强。可从2002年至今,宫律师只是不断地收获无数的口碑,公司却丝毫没见扩张。
他喜欢甚至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真心的对待每一位客户,用他的话说:“律师是会介入到客户家庭和隐私生活里的,而且还很容易了解到一些,客户并不愿多说或深埋心中的小秘密。其实对律师而言,有时正是因为挖掘到客户这些深层的内容,才捕捉到了细枝末节的线索,最后决定了成败,见微知著后才能更好的出谋划策。所以保护他们的隐私,真心待他们很重要。”
宫律师是这样的身体力行,以至于很容易就用真诚感染了客户,让他的客户也自发地以真心回馈于他,这是他的职业骄傲。可也正是这份骄傲,他要每一个案子亲力亲为,以确保客户得到最好的服务,于是不可避免的只能保持小型精品的规模,所以生意做不大。
20年来他总是一个人带一个小律所,再加一个助理。他深知将生意做大的方法,一是将案件量做大,适时再加价,同时跟进市场宣传。但做这些都需花时间,而他不愿意。
他总觉得这个手上的案子可以花时间做得更好,无法节约时间去做更多的量。他也总觉得自己手头上的案子多地做不过来,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外跑市场。于是这么多年来不走量、不扩张、不多挣钱、不做市场。小而精的宫志强律师事务所,他觉得就这样,也很好。
三十年来扎根布里斯班。
无论是选择移民布里斯班,还是不想做大事务所,于宫律师而言都是没有遗憾的。因为是自己热爱的事业,所以未来只要是身体允许,脑子还行,他就永不会退休。
当然有时候,宫律师看着意气风发的年轻律师,也会回想起自己刚来布里斯班的日子,他喜欢称之为当学徒的日子。不同于现在,那个年代想要当律师,要先去事务所做两年的学徒,待到老板要认可担保你后才能成为律师。
可能是那个年代的文化风俗,做事前要先学做人。小宫在成为宫律师的第一年,是在当地事务所送文件、跑外务和处理许多杂务。半年后才开始真正的学到东西,他很怀念当时带他的律师,虽然严厉,但也教会了他许多。
作为当时事务所里唯一的亚洲人,在职场生涯中,宫律师也经历过所有华人都会面临的语言问题。因为无论雅思考多高,口语有多好,或是学校成绩有多棒,没有在当地工作沉浸过都是无用的。因为语言只是工具,而交流更多倚重背后的文化。因此当时的他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行动上的努力,克服更多精神上的压力。
他记得有一次上司将他叫到办公室:“就很突然地给我一个电话,让我当他面开始打电话询问,我当时感觉紧张到心跳都加速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打。之后他在慢慢地给我纠正。教我如何打电话询问,如何起草和修改文件。我大概就是这样慢慢地学习。工作期间我被无故骂过很多次,受了很多委屈,但这一切也都只能自己默默担着。”
回想这些委屈,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职业问题上的摩擦,并不是种族上的歧视。实际上,律师对歧视是比较敏感的。歧视是针对你一个人,但我们的师傅对所有人都是这样 。
然而在职场之外,宫律师的人生中倒是遇到过一次种族歧视。那次他和太太在Southbank参加一个活动:“当时莫名其妙两个白人开始嘲笑我们,说些歧视的话,还拿水果砸我太太。为了维护我太太,我冲上去和人发生了冲突,最后和那白人打了起来,好在当时路人也有帮忙,事后警察也很快赶到。”
现在的华人律师变了,但宫律师没变。
现在和过去终究是有所不同。内地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也体现在新移民的脸上。宫律师感受到年轻一代律师的朝气,自信满满。在宫律师看来,他虽然比不上年轻人对现代科技和网络运作熟悉。但他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以前没有Google时代,会在遇到不会的地方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点一点查到懂了为止。他说:“即使到了新时代,我想老办法也有优势,因为自己查阅后理解,会让专业知识更加扎实。”
宫律师也曾经有过一些年轻得意的徒弟,现在有些在大型事务所工作,甚至是合伙人也有一个回香港做股票上市。一个回北京进了一流的律所,做飞机买卖抵押收购等几亿的大生意。他说:“有时候我也觉得与有荣焉,从我们这小事务所出去的人,去到大型事务所和人竞争,也完全不输人。”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年轻的华人律师也总在变化,但宫律师似乎一直没有改变。他还是会苦口婆心地对刚入行的年轻律师说:“多看、多想、多讲。网络新东西只是辅助,但做事也不能全依靠辅助。如果遇到不懂的,不妨试着抛弃网络的快速翻译和搜索,而转靠着老办法,静下心来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翻阅去学。”
这大概就是宫律师的性格,不好大喜功,有匠人精神。守着一家不愿做大的事务所,研究着案件里的每一个字。就像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就躲在藏经阁里,精益求精着自己的专业,等待下一个客户的不期而遇,然后惊艳他的人生。
Leave a Reply